“此言当真?”
蒯祺大喜过望,他如今刚刚年满十八,前年才刚刚加冠。
虽然自家两位叔父在荆州举足轻重,深受刘表尊重,在州中也握有权柄,但想给他谋一个孝廉的名额,还是颇为吃力的。
每年举孝廉,唯有南郡太守和荆州牧有资格举荐,南郡范围内贤才众多,士族豪强林立,别的不提,庞家不论声望和权势,就弱不了蒯家多少。而且孝廉这种事情,也并非是你家世所能决定的,更别说蒯祺本人并非蒯良、蒯越的亲子了。
蒯越虽然颇有才干,但那仅仅只是有才而已,他的才能并没有达到脱颖而出的地步,同时也没有炒作成功,再加上年纪也小,怎么看这几年的孝廉的名额都不会落到他的头上。
可没想到刘封居然直接许给了他一个名额,这自然让他喜不自禁。
按照东汉的规矩,举孝廉之后是要入雒阳深造的,孝廉中的精英则会被提拔为尚书郎,外放都是县令起步。而一般的孝廉,则会被外放为县长。
不过现在已是乱世,各地的孝廉不再前往雒阳进修,而是直接作为资历启用入仕。
虽然没有了中央的履历和人脉,但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入仕的门槛。
有蒯越、蒯良的照拂,到时候想要升迁可就容易的多了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