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潜移默化之中,他们的心里就像是有一扇门被打开了一个缝隙一样。

        王东来也注意到不少学生流露出思索之色,便接着说道:“到了这里,还远远没有结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穷人家的孩子,受困于家庭情况,没有人脉,没有厉害亲戚,更不会遇到贵人,但是却又想改变自己的阶级,想要看到更好的风景,去更高的平台,应该怎么做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几百年前,宋濂就做到了,还写出来了给大家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既加冠,益慕圣贤之道,又患无硕师、名人与游,尝趋百里外,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句话大家应该都能明白了,想学更多的知识,想去更高的平台,应该怎么办,就和宋濂说的一样,自己去争取机会,不要怕苦,不要怕累,上门求教,不丢脸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名师贵人,自家村里没有,那就扩大范围,去县里,去市里,去省里,这下总该有了吧!作为晚辈,不要担心丢脸,把心态放好,自己是去求学,是为了知识,这不丢人,那些名师贵人知道了,也不会把你拒之门外,古代的宋濂如此,现在也会是这样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假如说,咱们学校的学弟学妹,有一天到了唐都交大,说自己想要考唐都交大,但是不太懂得这些,我肯定不会坐视不管,我会带你好好在学校转一转,了解伱的成绩,了解你的想法,给你一个最为合适的建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如果你确实有数学天赋,想和我一样学习数学,我也会很乐意地指点你,传授你一些知识。我不会觉得你冒失,只会觉得你很棒,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古代更是如此,见到有出息的老乡,都会心生亲切之感,这篇文章是宋濂已经功成名就了,送给一个叫做马生的人。为什么送,就是因为马生是他的老乡,他也看到了马生求学的认真态度,所以才会写这篇文章激励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