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于是我立即向上面申请资金,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这套编钟拍下来。”冯源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,“因为我知道,这样的国宝如果流失海外,那将是我们整个文博界的损失。”
孙副馆长听到这里,脸上的表情稍微缓和了一些,他点了点头说道:“是的,这套编钟现在就陈列在我们博物馆的青铜器展厅里,每天都有无数观众慕名而来。”
冯源微微叹了一口气,继续说道:“可是当时,国内的很多专家对于是否要拍下这套编钟却非常犹豫,争议很大。”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,“大家犹豫的原因很简单,就是因为这套编钟上刻有铭文。”
听到这里,在场的几位专家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,显然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。
“我们都知道,”冯源的声音变得更加严肃,“在商朝及西周时期,由于铁器冶炼技术还没有出现,当时的工匠们在制作青铜器时,铭文一般都是随同器皿一起铸造的,也就是说铭文是在铸造过程中就直接成型的。”
“这种工艺方法一直沿用下来,即使是在铁器已经广泛应用的战国时代,传统的铸造工艺仍然被保留着。”
说到这里,冯源微微眯起了眼睛,声音中带着一丝疑虑:“然而,让人费解的是,在这套晋侯苏钟之上的铭文,却明显留有后期利器刻凿的痕迹,这种现象在那个时代的青铜器上是极其罕见的,不得不让人产生怀疑。”
会议室里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起来,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冯源接下来要说的话。
港城的拍卖预展现场人头攒动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皮革与金属气息。冯源穿梭于各个展厅,目光反复掠过那些价值连城的文物,手指无意识地在掌心摩挲着。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,距离国内资金批款截止日期越来越近,他的心也随之紧绷起来。编钟之事若成,不仅关乎文物归属,更关乎博物馆声誉——可眼下这无形的压力几乎压得他喘不过气。
就在冯源快要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虑时,人群中的一抹亮色吸引了他的注意。不远处,一位穿着深蓝色西装的女人正站在青铜器的展台前,指尖轻敲着展品的底座,眉宇间流露出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从容。那是宝丽集团的董事长宋敏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