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其昌疏林茅屋图
三人看着画,画卷上疏秀的林木,轻勾淡皴映带迂回的岗峦,水波不兴的平江浅屿,比起董其昌通常的画作,已算是很用心经营的了。
陈阳凝神细看,被画中那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深深震撼。他发现董其昌在这幅画中运用了极其高超的留白技巧,整个画面既有实景的描绘,又有虚空的想象,虚实相间,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。
画中的每一棵树、每一块石头、每一片水波都被处理得恰到好处,没有丝毫的繁冗和造作。这种简约而不简单的艺术手法,正是董其昌“南宗画派”理论的完美体现。
但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颇具书写意味的用笔,辗转腾挪,挥洒自如,充满了自信。
陈阳仔细观察着每一笔的走向和力度,心中对董其昌的笔墨功力佩服得五体投地。
这种书法入画的技法,将文人画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。每一笔都如行云流水般自然,既有书法的韵律美,又有绘画的形象美。
他能感受到董其昌在作画时那种胸有成竹的从容和信心,那种笔下无滞的畅快淋漓。这种笔法的背后,是几十年深厚功力的积淀和对艺术本质的深刻理解。
因为恰到好处地把握了速度、力量和水份,墨色显得格外的淹润通透,松秀而不轻薄,仿佛春雨乍过朝露初降般清爽润泽,画品极为高洁。
陈阳被这种墨色的层次变化深深吸引,他看到了董其昌对水墨技法的完美掌控。浓墨处厚重而不呆板,淡墨处清雅而不寡淡,每一个层次的墨色都恰到好处地表现着画面的空间感和质感。
这种墨色的运用,不仅体现了技法的高超,更体现了画家内心的纯净和高雅。陈阳在心中暗暗赞叹,这样的墨色效果,即使是现代的画家也很难达到,这正是古代文人画的独特魅力所在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