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是放下了,便能得道。
拿起、放下,四个简简单单的字,轻描淡写,但当一个人真的将之拿起,放下又是何等的艰难。
若是道如此好求,那世间也就不会有“求道难,难于上青天”这等感慨了。
“何为道?”
似乎是一声呢喃,天地再变,陈修缘视线一转,尘事种种,尽成过往云烟,再回首,前方依旧是那条河。
“以道观之,物无贵贱乎?人无贵贱乎?”
这是《庄子》中的话,便览天宗藏书,几乎是一瞬间,陈修缘便想到了出处,但又与书中内容有所出入。
不过书中似乎只提及了“物无贵贱”,并没有提到“人无贵贱”。
心头思绪翻滚,一张张画面在脑海中重现,人间百态,同为稚子,有人溪边垂钓,有人谈笑鸿儒,有人握剑杀戮,有人曝尸荒野,人真的无贵贱吗?
若是以寻常人的眼光来看这些,每个人似乎在出生时就决定日后的成就,在这个时代,诸侯王的子嗣未来注定会成为王,老百姓的孩子未来似乎还是百姓,没有翻身的可能。
无形的阶级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,像周礼中提倡的礼,君王、诸侯、士大夫出行所乘马车,拉车的马的数量都会有所区别,甚至欢迎仪式所跳的舞亦有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