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下面我要读的是第三首,名曰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

        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
        所有人都痴了,这词太让人震撼了,简直是无可挑剔!

        太子忍不住心中的激动,“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,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。既有理趣,又有情趣,很耐人寻味。这首诗简直的神一般的诗词作品,可以成为千古绝唱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万衡道长感叹道:“构思奇拔,畦径独辟,极富浪漫。从表现方面来说,词的前半纵写,后半横叙。上片高屋建瓴,下片峰回路转。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。后半纯用白描,人月双及。笔致错综回环,摇曳多姿。

        从布局方面来说,上片凌空而起,入处似虚;下片波澜层叠,返虚转实。最后虚实交错,纡徐作结。全词设景清丽雄阔,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“归去”与直舞“人间”、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,以及旷达自适,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,极富哲理与人情。立意高远,构思新颖,意境清新如画。

        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,是写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。情韵兼胜,境界壮美,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。此词全篇皆是佳句,让人拍案称绝!”

        静安公主说道:“小风既标举了“绝尘寰的宇宙意识”,又摒弃那种“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”情态。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,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“随缘自娱”的生活意义。所以,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,读来却并不缺乏“触处生春”、引人向上的韵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在场的年轻女子看向林风的目光变得更加崇拜,冯楚晴和邢玉若只觉得心神荡漾,眼睛里的爱意都快藏不住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