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听都没听说过!

        “罪己诏”是华夏君王在国家遭遇天灾、政治危机或重大过失时,以自省、检讨过失为内容颁布的诏书,旨在表达对天意与民意的敬畏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形式多为皇帝公开承认执政失误,君臣错位、天灾示警、政权危难时,承担政治责任,以期平息民怨、稳定局势。

        最早可追溯至《尚书》所载商汤《汤诰》与秦穆公《秦誓》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首次明确颁布“罪己诏”的为大汉太宗文皇帝。

        孝文帝元年,面对立太子之议,他下诏称:“朕既不德……”以示德行不足,不宜早立储君,同年冬,又因灾异再下“罪己诏”。

        总之,这以“余一人有罪,无及万夫”的诏书,从诞生之日,就没有驳回这一说。

        大汉制度,丞相有封驳天子不当诏书的权力,就比如陛下首次上呈虚假“南阳心得”时,被丞相府以“涉假、不实”驳回。

        理亏的事,陛下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次怎么说?

        罪己诏,也是诏书是吧?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