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便是著名的“掏城墙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很“笨拙”,最“实用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城池营垒,和长城防线一般,始终是游牧之族无法逾越的天堑,大军入城,最好的办法就是破坏,只要能挖倒城墙,哪怕只是一角,飞云流动的匈奴精骑,立刻就有了绝对优势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了牵扯城池其他三面的兵力,伊稚斜派出万骑用耕地的犁绑在长竿上,用勒勒车推着这些长杆前进到城墙下,他们一边躲在车子底下躲箭矢、猛油、石头和猛火油,一边把带着犁的长杆出去,当犁挂住城垛后,下马的匈奴精骑就顺着竿子往上爬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些心急的匈奴精骑干脆甩掉车子,直接把多层皮甲裹在身上举起杆子就往上冲,而这种“无畏先登”,往往死的很惨。

        伊稚斜和其他部落酋长望见这一幕,都没有予以提醒,战场本就是优胜劣汰的地方,此时被淘汰的精骑,要么是命不好,要么是太愚蠢。

        总言之,这可以减少部落中的蠢货,还可以消耗汉城里的守城工具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挖城”、“登城”,是游牧之族破解汉家城池的两大方式,匈奴的攻城战,正式开启。

        代县城上,程不识命令不能移动的大型连发弩机全部齐射,一齐向城前的中央地带倾泻。

        另外,无尽的飞石、滚木、礌石、猛火油箭,呼啸着向着城池下、附近的飞骑落下。

        中石、中箭的飞骑总是一声不吭,坠下城、马,暴毙当场。

        汉朝的守城弩,承袭秦弩,连发大箭无坚不推,借助高墙,射远可达八百步之外,每支长箭粗如儿臂、长约丈余,箭头几若长矛,便是寻常城门也经不起片刻齐射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