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说,君君臣臣,父父子子。不仅要求君像君,臣像臣,父像父,子像子,要有顺序外,还要君尽君道,臣尽臣道,责任和义务都是双向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孟子说的就更干脆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说。

        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

        简单翻译。

        那就是以民为本,这种说法,哪怕是放在现在也不过时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到了汉代。

        董仲舒的对儒学的教义,便是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。

        此为三纲。

        自此以后,三纲五常得以被统治者确立,不管君主做的事情是否正确,是否合理,其臣子只能无条件服从;儿子也必须无条件听从父亲的话,哪怕父亲是在故意害你;做妻子的则全面服从夫君,有半点不听话,便是有违夫纲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