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吴宸这次赢了金球奖,北美声量这么大,不进九强都说不过去了吧?爆冷概率应该不大,比《英雄》的概率大很多.”
“要是进了决赛,会不会跟李按那年《卧虎藏龙》一样?可惜了当年的《霸王别姬》.”
“.”
影视公司、制片人、影评人、导演,乃至高校论坛的电影社团,这一日纷纷化身“预测小组”,有人查资料,有人扒奖史,有人直接开贴下注。
一如当年《霸王别姬》《英雄》冲奥时的全国凝视,那种从官方到民间,从主创到观众共同聚焦的罕见瞬间,再次降临。
但这一次,《黑牡丹》与众不同。
它不是靠武侠,不靠古装,甚至不倚仗任何民族奇观的陈列,而是一部深植于中国戏剧传统,融合心理惊悚语言与舞台结构的现实主义之作。
再加上有戛纳双奖以及金球奖风向标的加持。
正因如此,业内诸多人士才将目光投注其上。
就在这众声喧哗、猜测纷纭之际——《中国电影报》的第二波推文上线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