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面没有任何人是绝对的好人,也没有人是绝对的坏人。妓女也有家国情怀,英语教师杀起孩子来毫不手软……很符合拉美人那种颠颠的调子。
加上又有各种民俗、魔幻现实、黑帮、毒品等元素,拉美人一看,这尼玛的,味儿挠挠的,简直回到家了。
漂亮国的土著看这也觉得有意思,很符合“拉美人都乱搞和贩毒”的刻板印象,于是也觉得这不错。
果然,在波士顿大学受到了欢迎,随后扩展到其他学校,因为中对“餐馆大屠杀”的描绘胜过了新闻记者不真诚的粗浅调查,一周后,这本书已经成为另一种纪实文学,书里面的故事,就像是读者们去朝圣“马尔克斯”,并历经了各种拉美惨案。
当地的报刊和地方电视台都来报道。《2666》首秀获得成功,进入到第二轮印刷。
余光钟等人来波士顿时,碰到的就是这种场景,余切竟然在美国出书了,而且弄了个开门红。
余光钟羡慕得要死:“马尔克斯到底和他是什么关系,竟然这么夸他!魔法师,时间掌控者,未来先行者……”余光钟念着都觉得脸红,“拉美作家真是热情似火,什么形容词也都敢用!”
李傲也很嫉妒,但他坚持他的观点:“余切肯定是给马尔克斯找了日本情妇,不然马尔克斯不可能这么卖力。”
随后,李傲在《波士顿日报》上看到了这本书的新闻,上面有个美国的新闻调查记者,远赴哥伦比亚调查,得出来的结论基本上和《2666》里面有关大屠杀的描写差不多。
这记者就把余切和马尔克斯小时候遇见联合果品大屠杀的事情,联系到一起,《波士顿日报》直接道:“您想要知道波哥大餐馆大屠杀的真相,就请看这一本书足以!”
李傲一拍大腿,他敏锐的意识到这是背后有书商在推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