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普遍预期中,能够参与蚂蚁Pre-IPO被视为“稳赚不赔”的投资。

        市场普遍预测一旦上市,相较于Pre-IPO的价格,股价会有显著的“上市溢价”,普遍预测首日涨幅可能达到20%-50%,这意味着巨大的无风险套利空间。

        大量机构资金代理人挥舞手中钞票,挤破头都想参与其中,但份额极其有限,他们就像普通的消费者在抢夺份额不足的快消品一样。

        从5月下旬蚂蚁公布消息到6月上旬的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,很多大型基金最终拿到的配额远低于其预期。

        最终蚂蚁Pre-IPO轮的主要投资方确定下来,包括华夏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——华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、华夏S保基金、建行旗下投资平台、邮政集团等。

        它们的参与被视为对核心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的战略投资,更向市场传递出强烈的信心背书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“国家队”,还有众多全球顶级投资机构云集,如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(GIC)、淡马锡、马来西亚国库控股、凯雷投资集团和华平投资等。

        进入投资名单本身已成为机构实力与地位的象征,而更多资本则只能望蚂兴叹。

        蚂蚁金服Pre-IPO的火热也迅速传导至大众层面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有一个明显稳赚不赔,短期暴利的生意,放在大众面前,会引起怎样的轰动?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