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氪再次发表尖锐评论《国货之光:一场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?》:

        「.值得警惕的是某些企业对爱国情怀的精准收割,评论区充斥着“你不爱国”的谩骂;线下门店甚至出现消费者对着手机敬礼的荒诞场景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道德绑架让理性讨论成为禁忌,质疑产品就是“崇洋媚外”,指出缺陷就是“给外国品牌递刀”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其中我们看到某家手机厂商正在完成一场精妙的商业闭环:用海外发布会营造高端感,靠洋模特宣传片拉升格调,最后用“民族大义”、“家国情怀”堵住所有质疑的声音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“低质高价”的套路被包装成“技术突破”,营销资金大于研发投入,大量资金流向海外广告——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幅海报、各种国内外明星代言、《华尔街日报》的整版报道,构建出“国际大牌”的幻象,再将溢价成本转嫁给国内消费者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些为溢价买单的消费者,与其说是在支持技术创新,不如说是为一场精心设计的爱国营销付费。

        当一家企业把精力放在话术包装而非技术攻坚,把预算投入公关而非研发,所谓的“国货之光”,不过是收割情怀的镰刀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这场生意里,没有赢家,只有被消费的爱国心和被蒙蔽的消费者.」

        随后,彼岸系微博上两个话题冲上热榜:#真正的爱国是科技创新#、#拒绝道德绑架式营销#。

        雷军个人发了条微博:“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,#小米七周年发布会#见!”

        德国,慕尼黑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