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的技术部办公室,只剩下屏幕的冷光在空气中浮动。林溪趴在电脑前,指尖悬在键盘上,却迟迟没落下——屏幕上的“人机协同调度系统”后台界面,又一次弹出了红色的报错框,“数据传输延迟:8.3秒”的字样像根细针,扎得她眼睛发疼。
桌角的咖啡已经凉透了,杯壁上凝着的水珠顺着杯身往下淌,在桌面上积了个小小的水痕,混着之前打翻的半杯速溶咖啡渍,像块没擦干净的污渍。她抬手揉了揉太阳穴,指腹碰到眼底的皮肤,能摸到一层薄薄的褶皱——这是熬了两个通宵的痕迹,镜子里的自己眼下青黑得像被人打了一拳,头发也乱得像团稻草,连最喜欢的米白色衬衫袖口,都沾了点键盘上的灰。
第三次了。从昨天早上开始,系统测试就卡在了数据延迟上。明明在国内测试时一切正常,可一接入东南亚的骑手端数据,就频繁出问题:曼谷的骑手App接单通知比后台慢了8秒,导致两个骑手抢同一单;吉隆坡的系统把“3公里配送”误判成“5公里”,派给了距离更远的骑手;最糟的是新加坡,早高峰时系统直接卡顿,十分钟内没派出去任何订单,后台堆积了上百条待处理数据。
林溪把脸埋进臂弯里,肩膀轻轻发颤。不是没遇到过技术瓶颈,去年做“智能路径规划”时,她也曾卡在算法优化上半个月,可这次不一样——“人机协同调度系统”是公司开拓东南亚市场的关键,下周就要给合作的物流公司演示,要是再解决不了延迟问题,不仅项目要延期,之前半年的努力也可能白费。
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时,林溪还以为是保洁阿姨提前来了。直到一股温甜的香气飘过来,混着银耳的清润和枸杞的微甜,她才抬起头——李默端着个淡蓝色的陶瓷碗站在桌前,碗沿还冒着白汽,是她最喜欢的那只碗,去年她生日时,李默跑了三家陶瓷店才买到的。
“先歇会儿。”李默把碗放在她面前,手指碰了碰她的咖啡杯,眉梢皱了皱,“凉了就别喝了,对胃不好。”他早就注意到她桌上的咖啡换了三杯,却没一杯喝完,每次路过她的工位,都能看见她盯着屏幕发呆,手指在键盘上敲几下又停下,连午饭都忘了吃。
林溪看着碗里的银耳羹,胶质熬得很稠,琥珀色的羹汤里浮着几颗鲜红的枸杞,还卧了个水波蛋,蛋白嫩得像刚剥壳的荔枝。她拿起勺子,舀了一勺送进嘴里,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,熨帖了胃里的凉,也让紧绷的神经松了点。
“我让陈明把这三天的测试日志都整理好了,按地域分了类,咱们一起看。”李默拉过旁边的椅子坐下,把一本活页夹放在桌上,纸页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画着,红色是报错数据,蓝色是正常数据,黑色是他写的备注,字迹工整,看得出来很用心。
林溪咬着勺子,翻着日志本,指尖划过“东南亚地区配送数据汇总”那页,突然顿住——她之前光顾着排查算法逻辑,竟没仔细看不同地域的基础数据差异。李默的备注写着:“曼谷骑手平均配送速度:12km/h(国内平均14.5km/h);吉隆坡雨天配送延迟率:35%(国内同降雨量延迟率:18%);新加坡骑手负载率:75%(国内平均负载率:60%)”。
“你看这里。”李默指着日志本上圈红的一行,“系统现在用的还是国内的参数标准,比如‘配送速度阈值’设的是14km/h,可东南亚大部分城市的骑手速度都达不到这个值,系统就会误判‘骑手未及时移动’,进而触发二次派单,导致混乱。”
林溪的眼睛突然亮了,像蒙尘的灯被擦干净了。她猛地坐直身体,手指快速滑动鼠标,调出系统的参数配置界面——果然,“地域适配模块”里,东南亚地区的参数还停留在“默认国内标准”,根本没根据实际数据调整。“对!我怎么没注意这个!”她的声音里带着点激动,之前的疲惫好像一下子散了大半,“比如新加坡的骑手负载率高,系统还按国内的‘每小时3单’派单,骑手根本接不过来,自然会延迟!”
李默看着她眼里的光,嘴角轻轻扬了扬。他就知道,她只是钻了牛角尖,只要点破关键,她总能最快找到解决办法。“那我们分工?”他拿出笔,在日志本上写了个简单的分工表,“我负责统计六个核心城市的实时配送数据,包括早中晚高峰的速度差异、雨天和晴天的延迟率,还有骑手的平均负载极限;你负责修改算法的地域适配模块,把不同地区的参数单独列出来,让系统自动匹配地域标准。”
“好!”林溪立刻答应,舀完最后一勺银耳羹,把碗放在一边,手指重新落在键盘上。这次的敲击声不再犹豫,清脆的“嗒嗒”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响起来,像春天里的雨滴,带着生机。
李默坐在她身边,打开另一台电脑,调出东南亚各城市的骑手后台数据。他没有直接复制粘贴,而是逐行核对——曼谷的早高峰数据里,有三笔是骑手临时请假导致的异常值,他手动标红剔除;吉隆坡的雨天数据,他按降雨量分了“小雨”“中雨”“大雨”三类,方便林溪后续设置梯度参数;新加坡的负载率,他还特意加了“商圈密度”的备注,因为市中心的骑手负载率比郊区高15%,需要单独调整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