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插图刻的是一个造型古怪的令牌,令牌中央,赫然是一个外圆内方、方孔中刻有鬼头的图案!与“山鬼”钱纹几乎一模一样!
旁边的文字是竖排繁体,没有句读,晦涩难懂:
“……世有巧匠,擅仿古物,真假莫辨,谓之‘鬼工’。其人聚散无常,踪跡飘忽,多以‘山魈’自谓,佩‘鬼工符’为信。符制如泉,魈首居中方孔,取‘通幽仿古,财源鬼道’之意……其技近乎道,然多行于暗昧,为士林所不齿……”
林清瑶的心脏猛地一跳,手指微微颤抖着,一字一句地艰难解读着这段文言:
“世界上有一群巧匠,擅长仿造古物,真假难辨,被称为‘鬼工’。这些人聚散无常,行踪飘忽,多以‘山魈’(传说中的山鬼)自称,佩戴‘鬼工符’作为信物。信物的形状像钱币,鬼头位于中间的方孔里,取意‘沟通幽冥以仿古,财源来自鬼魅之道’……他们的技艺几乎通神,但多在暗处活动,被正统文人所不齿……”
“山魈……鬼工……鬼工符!”陈墨白倒吸一口凉气,指着屏幕上的图案,“就是这个!‘山鬼’标记!它竟然是一个明代秘密工匠组织的信物!这个组织……专门以高仿古物为业!”
这个发现如同拼图上最关键的一块,瞬间将许多碎片信息串联了起来!
为什么“山鬼”标记的造假技艺如此高超,甚至能传承数百年?
为什么这个标记会出现在不同时代、不同类别的仿古器物上?
为什么对方如此重视这个标记,甚至将其作为“认证”暗号?
一切都因为,它背后代表的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技术传承的秘密工匠组织!“翰墨雅集”、远山集团很可能只是这个古老组织在当代的“白手套”或合作者!甚至可能,这个组织的核心成员,就渗透在这些机构之中!
“怪不得……怪不得连故宫的旧藏都能被掉包……”林清瑶的声音带着一丝震撼和后怕,“如果这个组织真的从明代就存在,那么他们的技艺、他们的经验、他们渗透行业的能力……简直深不可测!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