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地方……我可以想想办法。”金三钱忽然又慢悠悠地开口,仿佛不经意般说道,“琉璃厂后街,有处小院,以前是个裱画铺,老板年前搬南方去了,院子空着,虽然旧了点,但胜在清净,地方也够用。就是租金嘛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陈墨白和林清瑶对视一眼,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喜。金爷虽然嘴毒,但关键时刻总是能帮上忙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租金没问题!”陈墨白立刻说。这次部里和局里发的奖金颇为丰厚,正好可以作为启动资金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名字呢?”林清瑶问,“还叫‘墨白轩’吗?还是换个更正式的名字?”

        陈墨白沉吟片刻,摇了摇头:“‘墨白轩’挺好,去伪存真,黑白分明。就叫‘墨白工作室’吧,简单直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。有金三钱这位地头蛇出面,租院子、办手续等杂事进行得出奇顺利。那处小院果然如金三钱所说,有些年头了,青砖灰瓦,院中有棵老海棠树,虽然略显陈旧,但收拾出来,别有一番古朴雅致的韵味。

        接下来的日子,陈墨白和林清瑶几乎泡在了小院里。规划空间、采购必要的办公和简易检测设备(如高倍显微镜、紫外灯等)、布置会客区和修复工作台……虽然忙碌,却充满了开创事业的激情。

        金三钱也没闲着,时不时晃悠过来指点江山,一会儿嫌弃桌椅款式不对,一会儿又说灯光亮度不够,但往往他随口提的点子,事后证明都颇为实用。老头儿还不知从哪儿淘换来一块上好的老榆木门板,亲自操刀,用他那手不算漂亮却极有风骨的刻字手艺,刻下了“墨白工作室”五个大字,挂在院门口。

        开业的日子选在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。没有大肆宣扬,没有锣鼓喧天,只是几个相熟的朋友和前辈过来捧场。

        周老送来了一盆寓意吉祥的兰花;博物馆的那位主任托人送来一套最新的文物图录;大藏家马先生更是亲自到场,还带来了几位收藏圈的朋友,算是撑足了场面。甚至连闻成海师父,也通过视频连线,虚弱却欣慰地表示了祝贺,叮嘱他“不忘初心,持正守真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小的院落,一时间竟显得有些热闹。阳光透过海棠树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点,落在崭新的工作台上,落在那些承载着历史的老物件上,也落在每个人带着笑意和期许的脸上。

        陈墨白看着眼前的一切,心中感慨万千。从琉璃厂的小学徒,到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,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。但正是那些坎坷、那些危机、那些与黑暗势力的搏斗,锤炼了他的意志,也擦亮了他的招牌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