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然,最好笑的还是下午的音乐课。
班主任扛来一架电子琴,铺垫了半天,说:“同学们,今天我们要学一首非常优美、典雅、有韵味的华语流行音乐。”随后低头弹出了《让我们荡起双桨》的旋律。
2010年初,华语乐坛的巅峰虽已消退,但余韵犹存,大街小巷人人都会唱几首周杰伦和林俊杰,《仙剑三》的配乐随电视剧火遍大江南北,广场舞阿姨们最爱放的歌是凤凰传奇的《最炫民族风》,KTV开场曲必有萧敬腾的《王妃》。网络流行音乐里,许嵩早在09年就凭专辑《自定义》杀出了一片天,要到10年下半年,非主流三巨头里的徐良和汪苏泷才会展露头角。
这是最峥嵘的年岁。你可以无知,但不可以土——对许思睿这样追逐潮流的青春期城市小孩来说,土就是原罪。
听到班主任将《让我们荡起双桨》这种上世纪的儿歌归类到华语流行音乐里时,他没忍住笑出了声。
淡淡的嗤笑夹在钢琴旋律里,成功吸引了老师的注意。
他停下弹奏的手指,推了推眼镜,略显尴尬地问他:“许思睿同学,你有什么建议吗?”
无数双眼睛随之望向他,他敲着二郎腿,靠在后桌的桌子上,左手自然下垂,右手食指漫不经心地扣着桌面,舌尖顶了顶口腔,摇头笑道:“没。”
简短干脆的一个字。
可所有人都微妙地察觉出了他姿态和语气下的嘲弄,像豌豆公主数十床被褥下的那颗豆子,没有人能清晰指出它的存在,但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它带来的膈应和不适。
一点一滴的沉默中流淌着的是山里孩子无以言表的难堪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