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在哪里念书都一样,府里吃喝穿都得要钱,哪里有银子哦!再说你爷同意了,你九婶能把家里的屋顶给掀了!村里哪个不是在村塾里念的?浩浩是大了才去的县城里,而且多出来的钱主要是你哥出的不是家里出的。”
顾奶奶急是急,对着儿媳妇却是没有厌恶的神色。
顾爷爷虽然没有说话,却一脸的为难。
顾名要是做生意不赔钱,他手上还能有个三百来两,现在也只有三四十两。
舒颖一句话就把所有的意见挡了回去:“我有嫁妆,应该够读三年书。”
“不行!你的嫁妆是给你傍身用的,你现在花了,以后有个什么事可怎么办!”顾奶奶一口拒绝,她对于钱的事向来敏感。
顾爷爷也说了一句:“真要下场,谁家不是读个七八年十来年的啊,可见这念书的事急不得,三年也不够。咱们可以先在村里启蒙,过几年需要去府里了,再说去府里念书也行。”
舒颖平时好说话,有主意的时候人可坚定了:“咱娃四书五经都快读完了,再在府里读两年就下场,要是县考能过了第一场就继续读,过不了再回来。”
顾奶奶想起村子里的事,继续劝说,“村里有家人本来不穷的,后来读书读的卖了地,连饭都吃不起了,又卖儿卖女,后来还不是连个文童都没有考上!钱全打了水漂!
卖女儿舒颖还信,卖儿子舒颖才不信,但舒颖理解了顾奶奶的意思,也把顾爷爷的意见考虑了进去。
她想了一下,安抚两人:“是急不得,那我爹给我爷送钱时我跟着一起去,先问一下我三爹的意思,要是他觉得咱娃两三年能下场,那就在府里念书,要是他觉得还差一些,那就先回来学几年再说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