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于被超越的中芯国际,大概率只能沦为40纳米的低端代工厂。

        多年后,才能量产28纳米,仅此而已。

        一群只知道争权夺势的人,没有逆天改命的能力!

        尤其是有了更加卓越的星逸半导体,前世中芯国际的战略意义和地位,就会被星逸半导体取代,从而大幅度下降!

        这些道理,秦主任不说,可王逸看得都透。

        既然中芯国际烂泥扶不上墙,那王逸就取而代之,全力以赴打造星逸半导体,做高端。

        倒是40纳米的低端订单,以后可以丢给中芯国际,也算是支持中芯国际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星逸半导体自己的晶圆厂产能有限,一旦28纳米制程成功量产,未来将优先用于生产先进的28纳米以及更高制程!

        低端的40纳米没必要挤占12英寸的先进生产线,不如交给中芯国际代工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当下量产40纳米,也只是因为28纳米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,才能突破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切,王逸都规划好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