啥传奇都没用了。
在《时代周刊》写到这一事件之后,远在日本的《朝日新闻》也忍不住报道发生在哥伦比亚的事情。大江健三郎执笔,在专栏上写道:
“我们认为日本人具有某种物哀的因素,这是一本成书在1001年至1008年间的书籍《源氏物语》形成的,此后无数作家受其影响,‘物哀’成了我们这个民族标志性的文化。”
“富士山、电车、音乐……无论是什么年代的,自然的还是人造的,都不可避免镀上一层浪漫的悲哀。谁造成的,紫式部(《源氏物语》的作者)!她一个人的情感连接,千年之后,竟成为一个民族给人的印象之一!”
“而我曾想象谁有此等伟力,将自身的私人感情刻在堂堂中华的印象中,但那殿堂里面的人太多了……难以用几个字来概括。我所能确信的是,现在那个殿堂还能容纳新成员进去。”
基本上,大部分人认为大江健三郎说的是余切。因为他在日本是知名“余吹”,而且其本人想过写“核子文学”最后失败,因此更加推崇余切。
大江健三郎构思过的“核子文学”,大概率是一种彻底悲哀的文学。
而余切所将要写出来的,则大概率是艹翻世界的。毕竟他从小长大的地方告诉过他:就算是世界毁灭也不可怕,大不了大家一起重来。
岩波书库则出版了《2666》的日文版。在今年以来的各种版本的《2666》中,这是设计的格外出色的一个。
在书籍的开篇,是一把左轮手枪的插图,正是余切的“哥伦比亚之枪”,而书籍的最后一页,在写明“马尔克斯最终发现这真相”为结尾时,插图是一支在羊皮卷上书写的笔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