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1进入混动时代之后,更多了一种“冷却圈”,得给赛车电池充电一圈,才能在下一圈做到全动力推进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点原理就类似于后世家用的油电混动车辆,电池没电就萎了,得靠发动机给电池把电冲到百分之八十往上,才能达到车辆的全动力输出。

        算算这么一套操作下来,车手跑一个全力推进的飞驰圈,相当于得用两三圈的时间去铺垫,压根就做不到随心所欲的全速前进。

        可能这时候会有人问,既然要用几圈去铺垫,那不是恰恰证明了越早出站越好。这样说不定能“铺垫”个两三轮,就多出来两三个飞驰圈。

        理论上是这样没错,实际上并不是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排位赛那种功率全开,不顾一切的挑战赛车跟赛道的极限,对于轮胎的压力极大。

        往往一套新胎,可能就只能承受住一次全力飞驰,想要再跑一圈就得进站换胎,起码又得多浪费几十秒。

        另外排位赛是不允许加油的,意味着你事先就得计划好能跑几圈,否则油量用的太多赛后称重不通过,排位赛的成绩将会作废。

        想要多试几圈,就意味着得多载油,那么车辆就会重很多跑不出最快圈速。

        想要轻油赌赛后称重的擦边极限,那么车手可能就只有一个飞驰圈的机会,不成功便成仁!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