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在厂房墙体很多地方,还是有着本田的“H”标志,告知着世人它原本的身份。

        斯塔勒领着陈向北走进厂房内部,相比较原超级亚久里总部的空空荡荡,这里面充斥着各种设备仪器跟赛车部件,一眼望去至少有数十名研发工程师正在认真工作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这个世界观看F1比赛的车迷数量接近十亿,但对于赛车的研发过程了解的却不多。

        事实上F1赛车研发出来飞驰上赛道之后,并非这辆车就陷入停滞没有更改,全年整个赛季还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升级,这样才能保持足够的竞争力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就是为什么,很多时候一支车队开局速度很快,各种碾压对手大杀四方。

        结果跑着跑着,就逐渐落在后面查无此人,往往就在于车队后续跟不上。

        类似情况更多出现在小车队身上,比如说22年的索伯车队,开局C42靠着围场内重量最轻的优势,基本上占据着“地球组”头排的位置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随着赛事的进行,车队资金跟研发就比不上那些大车队,逐渐被对手追近跟超越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大车队越来越慢,原因有可能是升级幅度不够大,也有可能是出现了“负升级”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实战跟风洞中的模拟数据不同,还得考虑赛道布局跟车手适应能力。很多时候看着升级部件在电脑数据中很美好,实际应用上去却一塌糊涂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想要保证一辆赛车全年具有竞争力,以至于造出一辆真正的“火星车”,对于车队的研发实力要求极高,整个过程中容不得丝毫技术路线错误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